湖北省
湖北地处中国中部、长江中游,承东启西、连南接北,通江达海、得“中”独厚,九省通衢,是“一带一路”与长江经济带交汇的重要节点。全省总面积18.59万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6100万人。作为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省份,湖北在承接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向内陆地区梯度转移方面,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,是海内外投资者看好的投资热点地区之一。
湖北自然资源富集,素称“千湖之省”。长江流经湖北境内1061公里,是中国长江干线里程超千里的唯一省份。省内湖泊密布,水网纵横,有大小河流4000余条,湖泊755个,是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所在地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。国家级湿地公园66个,湿地面积居中国中部第一,国家级湿地公园居全国第三。湖北森林资源丰富、生物种类多样,生态环境良好,拥有武陵山、大别山等多个国家级生态功能区,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达18个。
湖北文化旅游丰富多彩,素有“文化大省”之美名。湖北是楚文化发祥地,三国文化重要发生地,南北文化交汇地,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,中国近现代革命重要策源地,是历史上“一带一路”沿线重要东西商道——“万里茶道”的重要节点地区。拥有武当山古建筑群、明显陵、唐崖土司城址等3处世界文化遗产,荆州、襄阳等5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出土于随州的曾侯乙编钟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。湖北拥有长江三峡、武当山、神农架、东湖、黄鹤楼等世界级旅游品牌,已成为国内和国际重要的旅游目的地。
湖北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商品基地,有“湖广熟、天下足”之称。油菜籽、淡水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,油料产量全国第二,茶叶产量全国第三,棉花、麻类产量全国第四。水稻、蔬菜、肉类、禽蛋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,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出了重要贡献。拥有鄂州武昌鱼、潜江小龙虾、洪湖莲藕、宜昌柑橘等多个知名品牌。
湖北产业基础良好,有“工商业摇篮”的称号。已形成钢铁、汽车、石化、电力、电子信息、装备制造、纺织、服装、食品、医药等17个产值千亿元产业。近年来,湖北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,实施工业强省战略,一批批新兴产业崛起,一个个优势产业迈向高端。全世界大跨桥梁一半由“湖北造”,六成中国高铁由湖北设计,光纤光缆生产规模全球第一,光电子产品技术走向全球,每天有17万部手机、24万片高端显示面板、9万2千芯“千米光纤”从武汉中国光谷走向全球。
湖北科技优势明显,自古就有“惟楚有才”的美誉。现有128所高校、2340家科研机构、150多万普通高等教育在校大学生、73位两院院士、19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,在光电子信息、新型材料、新医药、生物工程、航天激光、数控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基础雄厚,省会武汉是中国第三大教育中心,武汉光谷是中国创新能力领先的区域之一。
湖北交通区位突出,有“中国立交桥”之称。省会武汉是中国重要的交通、通信枢纽。武汉天河机场着力打造中部国际航空门户枢纽,出入境人数连续6年位居中部首位。截至2018年底,全省已开通武汉至巴黎、伦敦、莫斯科、旧金山等59条国际航线和2条地区航线。武汉新港已建成长江中游首个亿吨大港,8000吨级大型集装箱船舶可直航武汉新港,实现“江海直达”。建成后的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将成为全球第四个、亚洲第一的货运空港集散中心。以武汉为圆心,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铁网,在1200公里半径范围内,覆盖中国70%以上大中城市,湖北的市场集散功能和辐射能力大大增强,为外国客商来湖北旅游观光和投资兴业提供便利条件。
湖北开放型经济发展迅速,正着力打造“内陆开放高地”。湖北现有外国驻鄂领事机构及其他官方、半官方机构23家,与41个国家建立友好城市关系97对;与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关系,吸引了280家世界500强企业到湖北投资兴业。拥有国家批准对外开放口岸5个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3个、保税物流中心5个、特殊商品进境指定口岸15个。2018年,湖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.93万亿元,稳居全国第七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%,高于全国5.1个百分点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34亿元,增长10.9%。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4.7%。地方财政总收入超过5600亿元,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300亿元,增幅均在8.5%以上。税收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4.5%,比上年提高5.3个百分点。实现进出口总额3487.2亿元人民币,实际使用外资突破119亿美元,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速高于整体,国际布局更趋多元化,中欧武汉班列运量居全国前列,自贸试验区建设全面提速,湖北正迎来对外开放的黄金期。
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,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。我们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,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,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,积极践行合作共赢理念,广交朋友,深耕合作,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、切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、切实做好民生工作、切实加强作风建设,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!